这一期打算接着和大家聊一下民俗学在近代中国发展的路程。上一期说到在五四时期周作人等知识分子设立北大歌谣研究会的以及后期歌谣运动的兴起,让“民间”二字开始映入知识分子的眼帘,使他们开始亲自踏入民间去收集和记录平民口中的那些歌谣,他们收集这些歌谣最初的目的也很纯粹,就是像柳田民俗学那样以“记录传统”为目的去记录。可是本该如火如荼进行的一场运动却被同时期发生的另一场事件产生了猛烈的碰撞,这场碰撞的后果导致歌谣运动的本质发生变化,让原本纯粹的记录传统运动变的成分复杂起来,这场事件就是同样发生在1919年五四时期由李大钊同志提出的“到民间去”口号。
首先,1919年李大钊提出“到民间去”的口号其原因是受19世纪中期俄国民粹派主义理论的影响,该理论以“走向民间通过人民来实现对社会的改革”的目标使李大钊深受震撼,他在后来发表的《青年与农村》一文中也呼吁广大青年应该奔赴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并且教育他们。此口号提出的目的也就是想通过知识分子来启蒙农民实现社会改革即那句有名的“让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相结合”。
但是这一时期还有一个大事件是不得不注意的,那就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这场胜利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到来不如说是让当时寻求中国社会改革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于是他们开始向当时的平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以用于启蒙他们的思想,那既然是宣传总得需要一个媒介,这之前说到群众们不识字书面宣传肯定是不行的,那何不如把马克思列宁理论加入进他们平时所唱的歌谣里来进行宣传呢,可这样一来原本为了记录“传统”的歌谣运动就夹杂了政治因素,继而歌谣成了为政治服务的工具。也正是因为这一碰撞不仅让歌谣运动偏离了其本质,也对当时民俗学的进展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版权声明:本网页所呈现内容为原作者学习谷教育集团所有,未经原作者允许不得转载本文内容,否则将视为侵权,违者必究!